宿遷29.6萬低收入人口和10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脫貧
宿遷網訊(記者 張云 通訊員 王榮軍)“摘掉了‘窮帽子’,腰桿挺直了,生活越來越有奔頭?!便絷柨h盧集鎮郝橋村一組的王恒林高興地說。2016年,在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再廣的幫助下,低收入農戶王恒林流轉了24畝土地,搞起蓮藕種植,當年實現收益2萬余元;2017年又套養小龍蝦,畝均利潤達到3萬元,順利實現脫貧。
在宿遷,像王恒林這樣通過產業扶貧實現脫貧的并非個案。2016年以來,面對低收入農戶增收難這個“最大短板”,市委農工辦“多管齊下”補短板,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29.6萬低收入人口和10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了脫貧。
特色農業成規模。從“產業支撐帶動、培養‘造血’功能”入手,我市確定了“以優質稻麥為基礎,精品花木、高效水產、生態畜禽、綠色果蔬為主導”的“1+4”特色產業集群,堅持“特色+規?!卑l展導向,按照“1+2+N”產業布局,推動連片扶貧開發片區形成1個優勢主導產業、2個優質特色產業。去年以來,全市新增果蔬園藝、優質水產、生態畜禽等高效農業項目150個,面積達20.63萬畝。121個涉農鄉鎮規劃131個2000畝左右成方連片高效農業園區(基地),已建成67個,帶動全市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2.28萬畝。
招引項目助脫貧。去年以來,全市組織開展“8+2”專場農業招商活動,“8”即由各縣(區)、開發區、新區分別舉辦一場特色農業招商會,“2”即由市委農工辦牽頭組織“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暨產業富民項目對接會”,由市農委、市臺辦聯合組織開展“對臺農業招商活動”。蒙牛、匯源、溫氏、立華、正大、益客等一批國內知名龍頭企業先后落戶投產。2017年,全市累計招引生態高效農業項目132個,總投資241億元,帶動本地農民就業1.6萬人。去年11月21日,成功舉辦宿遷市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暨產業富民項目對接會,邀請省內外農業龍頭企業150多家,共與省內外客商達成合作項目169個,協議總投資36.57億元?;顒蝇F場集中簽約了18個項目,簽約資金17.6億元。
注重培育新業態。與休閑創意農業、農村電子商務、農旅項目打造等在空間上有效對接,延伸產業富民鏈條,是宿遷產業扶貧的又一特色。目前,全市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兩個、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3個,培育7個省級農業特色小鎮;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已突破350個,帶動5000多名低收入農民就業創業。去年,全市休閑農業累計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,實現營業收入接近12億元。建成8個省級電商產業園、7個地方特色館、114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,1392個行政村實現村級網店建設全覆蓋,其中857個村居達到“一村一品一店”標準。農產品網店達3萬家,觸網農產品4600余種,5000多位低收入農民成為網商“店主”,5.2萬名低收入人口直接參與網絡經濟。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、中央和國家機關第一書記示范培訓班先后在我市舉辦,電商扶貧工作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。加快生態旅游產業發展,做足水文章,打造生態環境優美、扶貧帶動成效明顯的環湖、環河生態旅游度假區。依托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、洪澤湖、成子湖、駱馬湖戴場島等生態旅游資源,開辟生態旅游扶貧新模式,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。
靶向施策填“洼地”。片區是脫貧攻堅洼地中的洼地,更需要選準產業、走對路子。西南崗地區重點推進峰山鄉碧根果基地,天崗湖鄉林果,魏營鎮西瓜、草莓飲料生物加工產業化培育。目前,峰山鄉大紅山薄殼山核桃基地、天崗湖鄉林果服務中心等3個省級“關鍵工程”已全部開工建設。成子湖片區著力培育以生態旅游、優質林果和標準水產為主的特色主導產業,依托近4萬畝水面資源,做大做強“青蝦之鄉”品牌,建成青蝦繁育基地。245省道沿線淺水藕套養小龍蝦項目面積達20000余畝,畝均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。建設家庭農場16個、特色專業合作社20家。漣沭泗結合部片區重點發展果蔬、水八仙、甜葉菊等設施高效農業和生態稻米產業,推進發展花卉苗木、紡織服裝、電子加工等產業,實現村有主導產業、戶有增收門路,產業帶動增收占當地農民收入的40%以上。